公司新闻

1932年乌克兰大饥荒,300万亡魂背后,如何埋下今日的俄乌战火?

2025-03-28 21:29:59





肥沃的黑土地流淌着阳光与河流的馈赠,乌克兰的平原曾是欧洲最慷慨的餐桌。然而,这片土地的命运总被权力之手揉捏,1932年的秋天,麦穗低垂时,一场无声的大饥荒悄然降临。

苏联的集体化浪潮席卷农村,现在还有争论是政策失误还是有意为之。在当时的现实中,集体农庄的围墙内,粮食成为数字游戏,上交指标凌驾于生死之上。

饥饿从来不是天灾的专利。当搜粮队踏破村庄门槛,连种子和口粮都被装进麻袋运走时,饥荒便不再是意外。斯大林的信件里,“乌克兰民族主义”成了罪名,而饥荒成了刑具。村庄与城市被铁丝网切割,饥民像困兽般在封锁区内腐烂。当权者畏惧的从来不是饥饿本身,而是饥饿背后失控的人心。

三百万亡魂不是终点,而是乌克兰民族意识觉醒的起点——他们终于看清,粮仓的丰饶抵不过帝国的贪婪。

莫斯科的档案柜里,“生物学产量”的谎言尘封了半个世纪。当苏联解体时,乌克兰人走向投票箱的脚步格外沉重。

1932年乌克兰大饥荒,300万亡魂背后,如何埋下今日的俄乌战火?

今天的战火烧灼着第聂伯河两岸,有人问为何乌克兰对俄罗斯的敌意如此深刻。今天的乌克兰人仍在寻找这个答案——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,让流淌着奶与蜜的土地变成了吞噬生命的黑洞。